欢迎访问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工程教育认证   >   知识手册

知识手册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工程教育认证手册

      录:

第一部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知识

第二部分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

第三部分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育相关情况


 

第一部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知识


一、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组织的,由专门职业协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的,针对高等教育中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

二、为什么要进行工程专业教育认证? 

开展专业认证就是要为学生毕业以后职业准备的范围和质量提供保证。在美国,只有经过可靠的认证机构所认证的专业才是被承认的专业。认证关系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认证的专业,培养的学生到社会上才能得到社会、用户、各个组织(包括工程师注册等)的认可;否则,可能还要附加很多必要的要求和条件才能被认可。对学生而言,在有的国家,如果专业没有通过认证,在获取资助、奖学金、学分,或者在学位被其他通过认证高校认可、被其他国家认可其学位等方面均会遇到困难。

三、华盛顿协议

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缩写 WA)是一个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1989 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 6 个国家的工程专业团体发起成立,目前共有 18 个正式成员,4 个预备成员。该协议承认签约国所认证的工程专业(主要针对 4 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在成员国之间具有实质等效性,即该专业的毕业生均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该协议不仅在高等教育认证上意义重大,也为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认证奠定了良好基础,促进了全球工程师的流动。《华盛顿协议》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的六个协议中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协议,是加入其他相关协议的门槛和基础。

我国于 2013 6 月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2014 年初提交转正申请, 2016 6 月转为正式成员。成为正式成员后,我国将全面参与《华盛顿协议》各项规则的制定,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结果将得到其他成员认可,通过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在相关国家申请工程师执业资格时,将享有与本国毕业生同等待遇。

四、加入《华盛顿协议》的意义

加入《华盛顿协议》,意味着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可以在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将为工程类学生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加入该协议,将促进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华盛顿协议》的标准实质等效,推动教育界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对尽快提升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和职业工程师能力水平,实现国家新型工业化的战略目标,提升我国工程制造业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通过专业认证有何意义?

对于学生,学历被华盛顿协议成员国互认,拿到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学历背景更容易获得行业认可。学生可以提前一年参加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注册考试报考文件规定:专业评估通过并在有效期内的工学学士学位。职业时间最少时间为 4 年;未通过专业评估的工学学士学位或本科毕业,职业实践最少时间为 5 年。

六、工程教育的理念是什么?三者有何联系? 

1)学生中心—Student CenteringSC

2)成果导向(或称:基于产出,目标导向)—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

(3) 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

学生中心(SC)是宗旨,成果导向(OBE)是要求,持续改进(CQI)是机制。

七、专业认证的标准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 7个因素,其中目标部分符合华盛顿协议要求的结果导向性特点,也就是说,重要的看学生产出成就,课程体系,师资都是保证和支撑学生产出的。它不单纯考察有多少老师,而是考察老师都为学生做了些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7 个要素均与学生挂钩。

认证标准强调国际实质等效性,不同于教育部设定的专业设置标准;同时在认证考查过程中强调尊重被认证专业的办学特色和特点。

工程教育认证贯彻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首先,认证标准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其次,认证标准强调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第三,认证标准还体现在以同行专家为主,依靠和信任专家能够通过考查获取的信息以及自身智慧和经验对专业办学质量作出正确判断。

八、专业认证的工作程序

1.申请认证。由学校自愿提出认证申请,秘书处会同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审核并作出是否受理结论;

2.学校自评。受理认证学校开展自评并提交自评报告;

3.审阅自评报告。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对自评报告进行审阅,并决定是否可以派出专家组进校开展考查;

4.现场考查。派出现场考查专家组进校开展现场考查,考查结束后形成现场考查报告,并征求学校意见;

5.审议和作出认证结论。认证委员会根据考查报告及有关材料形成认证报告,并作出认证结论建议;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对认证结论进行审核调整;理事会对审核调整后的认证结论进行投票表决公布。

6.认证状态的保持与改进。学校在通过认证的有效期内,进行持续改进。

九、如何做好认证状态的保持和改进工作?

通过认证的专业所在学校应认真研究认证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认证结论为通过认证,有效期 3 的,学校应每年向相应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以及秘书处提交改进报告,汇报改进情况和专业进展情况。

认证结果为通过认证,有效期 6 的,学校应每两年向相应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以及秘书处提交改进报告,汇报改进情况和专业进展情况。

如果学校未按时提交改进报告,秘书处将通知其限期提交;逾期仍未提交的,则终止其认证有效期。

认证协会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机抽取部分专业在认证有效期内展开回访工作,检查学校认证状态的保持及持续改进情况。回访工作参照原认证程序进行,但可以视具体情况适当简化。

通过认证的专业如果要保持认证有效期的连续性,须在认证有效期届满前至少一年重新提出认证申请。

十、为什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高校开展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动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因此,认证标准专门设置了“持续改进”指标项,其中包括了传统的校内评价机制和高等教育系统以外的外部评价机制。其中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反映的已受教育对象、是用户和社会对工程教育质量的评价结果,是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而这部分内客,也是我国高校在建立校内质量保障制度方面的弱项和短板。因此,认标准特别强调学校要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并反馈于专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十一、什么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指由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自己负责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估),由专业经过对所有评估数据的分析、比较和综合,得出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完整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不仅仅是单纯的评价环节本身,而应该包括以下基本过程:确定毕业要求及其分解指标点、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支撑、围绕毕业要求实施教学活动、制定评价计划、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估并收集评估数据、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等。评价的目的是将毕业要求落实到每门课程和每位教师,并通过评价为专业持续改进工作提供依据,保证所培养的毕业生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既不是课程考核(考试、报告、设计、作业等),也不是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价。(1)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考试)为课程达成度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但不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全部,甚至也不是“课程”评价的全部。(2)课程达成度评价还应体现考核(考试)是否完整覆盖了相关指标点涵盖的全部能力要求,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考核(考试)内容和形式是否合理进行评判,并且建立考核内容和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做到这些,考核(考试)的成绩才能作为课程达成度评价的依据。(3)对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包括多种方法,以相关课程考核结果为基础,并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算出达成度仅仅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方法之一。

十二、为什么要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将毕业要求落实到每门课程和每位教师,通过系统、形成性和合理的评价,为专业教育提供持续改进的依据,最终保证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明确教师的责任。

明确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并通过评价推动教师落实责任是评价最为重要的目的。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有利于每个教师明晰自己应当承担的毕业要求培养任务,并围绕承担的毕业要求实施教学活动(教什么、怎么教),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怎么考)和达成评价方法(怎么评),获取学生各项能力达成与否的评价数据和评价结果(改什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明晰学生学习要求。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有利于学生明晰自己毕业时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毕业要求),明晰通过每门课程学习,可以获取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课程要求),并理解和配合教师实施的教学活动(学什么)、采用的考核内容和方式(考核要求),明确自己获取能力的强项和弱项,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

专业持续改进工作。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有利于进一步明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有利于专业及时掌握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并根据评价过程数据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持续改进各项工作。对于管理部门,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可以为评价教师工作状况、评价专业办学质量、考查院系和大学的办学目标达成情况提供依据。此外,评价结果也可作为专业经费资助、硬件和各项资源配置的依据。

认证工作自身的需要。通过评价证明达成,是专业参加认证的基本工作模式,也是《华盛顿协议》对各签约组织认证体系的要求,是认证结果互认的基础。我国认证标准明确要求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但受到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办学传统影响,对于什么样的毕业生是合格的(是否满足毕业要求)简单设定为修满学分和完成毕业论文,未能给出明确、合理的毕业要求达成证据。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将有利于专业提供明确、合理、系统化的证据,证明专业教育满足既定的培养要求。

十三、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是一回事吗? 

不是的,毕业要求是学生在毕业时应该达到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 5 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毕业要求的达成支撑了培养目标的达成。

十四、现场考查的工作形式

现场考查的工作形式分为会议、人员访谈、查阅资料和实地考查等,其具体内容如下:

1.会议

其中一类为专家组内部会议,包括预备会、中期内部交流会、形成考查意见的内部交流会。第二类为与学校召开的会议,包括与校方见面会、意见反馈会等。

2.访谈

包括学生访谈(分小组座谈)、教师访谈(一对一访谈或一对多访谈)、用人单位访谈(一对多访谈)、毕业生访谈(一对多访谈)。

3.资料查阅

学校准备的考查资料应集中分类摆放,列出清单,方便专家调阅。相关资料应保证真实性,尽可能提供原始资料。

4.实地考查

实地考查主要考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以及图书资料等,优先选择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相关的进行考查。

5.必要的测试

对学生能力测试不是必须的,一般为抽取一个班采用考试或观摩答辩的形式,专家组负责命题和阅卷。

6.听课

专业组根据情况是否安排听课。所听课程一般为专业核心课程。听课重点关注学生听课效果。

 

 

十五、 工程教育认证有什么基本特征? 

(1)自愿性评价:学校自愿申请参加。

(2)合格性评价:强调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行业提出的基本质量标准要求。

(3)外部评价:工程教育认证由独立于教育界和政府的非营利性机构组织实施,目的是保证进入工业界从业的工科毕业生质量满足行业要求。

(4)同行评价: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

(5)实证评价:其基本工作模式是接受认证的专业对照认证标准,提供满足要求的证据,专家依据标准判定证据的有效性。

十六、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如何?

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构成,内容覆盖了《华盛顿协议》提出的毕业生素质要求,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其中,通用标准规定了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七个方面的要求;专业补充标准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三个方面规定了相应专业类的特殊要求。认证标准各项指标的逻辑关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通过足够的师资队伍和完备的支持条件保证各类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以及完善的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最终使学生培养质量满足要求。

十七、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核心;培养目标应围绕毕业时的要求以及毕业后一段时间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设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配备要以有利于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推进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最终目的是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满足从事相应职业的要求。

十八、关于OBE教育模式

OBE,英文Outcomes-based Education的缩写,是指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也叫成果导向教育,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在OBE教育模式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远比“怎样学习”和“什么时候学习”重要。

OBE关注的五个问题:

1.让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

2.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

3.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

4.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5.如何保障学生能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

十九、OBE的内涵是什么?

(1)OBE强调人人都能成功。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但不一定同时或采用相同方法。而且,成功学习会促进更成功的学习。

(2)OBE强调个性化评定。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并适时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

(3)OBE强调精熟。教学评价应以每位学生都能精熟内容为前提,不再区别学生的高低。只要给每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他们都能达成学习成果。

(4)OBE强调绩效责任。学校比学生更应该为学习成效负责,并且需要提出具体的评价及改进的依据。

(5)OBE强调能力本位。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教育目标应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每一个核心能力应有明确的要求,每个要求应有详细的课程对应。

二十、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 

产出导向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其强调工程教育认证应关注“教育产出”(学生学到什么),而非“教育输入”(教师教了什么)。要求专业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资源,并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对学生是否达成毕业要求进行合理考核,最终还要评价课程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持续改进。 

OBE要求学校和教师应该先明确学习成果,配合多元弹性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实现的挑战,再将成果反馈来改进原有的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

二十一、工程教育认证是如何促进专业持续改进的?

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贯穿于认证工作的各个环节。工程教育认证从认证标准到认证程序都要求专业做好持续改进工作,并形成机制。 

  (1)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第 4 条“持续改进”中明确提出了三项要求。首先,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其次,专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 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第三,专业应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2)认证工作程序设有“认证状态的保持与改进”阶段,明确要求已通过认证的专业应认真研究认证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二十二、为什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接受认证专业的“说”“做”“证” 必须一致? 

工程教育认证是一种合格性评价,鼓励专业在满足行业提出的工科毕业生基本要求基础上发展多样性。所谓“说”,即“自己是怎么说的”,接受认证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做”即“自己是怎么做的”,指接受认证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进程式评估的措施与做法;“证”即“证明自己所说和所做的”,接受认证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工程教育认证就是通过接受认证专业的“说”,“做”“证” 三个环节,来判断其是否达到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质量要求,得出认证结论。因此,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接受认证专业“说”“做”“证”必须一致。


 

 

 

第二部分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7年11月修订)

说明
1.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认证。
2. 本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
3. 申请认证的专业应当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该专业符合本标准要求。
4. 本标准在使用到以下术语时,其基本涵义是: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 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
(2)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3)评估:指确定、收集和准备各类文件、数据和证据材料的工作,以便对课程教学、学生培养、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等进行评价。有效的评估需要恰当使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评估过程可以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
(4)评价:评价是对评估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解释的过程,评价结果是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的依据。
(5)机制: 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包括目的、相关规定、责任人员、方法和流程等,对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的角色和责任有明确的定义。
5. 本标准中所提到的“复杂工程问题”必须具备下述特征(1),
同时具备下述特征(2)-(7)的部分或全部:
(1)必须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经过分析才可能得到解决;
(2)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工程和其它因素,并可能相互有一定冲突;
(3)需要通过建立合适的抽象模型才能解决,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创造性;
(4)不是仅靠常用方法就可以完全解决的;
(5)问题中涉及的因素可能没有完全包含在专业工程实践的标准和规范中;
(6)问题相关各方利益不完全一致;
(7)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
 
通用标准
1学生
1.1 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1.2 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
1.3 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
1.4 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
2培养目标
2.1 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2.2 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3毕业要求
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以下内容:
3.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3.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3.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3.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3.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3.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3.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3.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3.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  持续改进
4.1 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定期开展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建立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
4.2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期分析。
4.3. 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5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必须包括:
5.1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
5.2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5.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5.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6 师资队伍
6.1 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并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6.2 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教师的工程背景应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6.3 教师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
6.4 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
6.5 教师明确他们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
7支持条件
7.1 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
7.2 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资料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7.3 教学经费有保证,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
7.4学校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与稳定合格的教师,并支持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7.5 学校能够提供达成毕业要求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包括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7.6 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能有效地支持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

 

 

第三部分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育相关情况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改革发展要求,植根德州,面向山东,融入京津冀,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具备在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下解决制冷空调及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能够在制冷空调及相关领域从事制冷空调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优秀者成为相关技术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应达到如下目标:

(1)工程能力目标:利用深入的设计理论、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现代工程规范,进行应用型复杂制冷空调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具有适应应用型复杂制冷空调系统的设计、研发、应用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工程研发素养。

(2)协作能力目标:具有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能利用外语、软件工具等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交流与沟通。

(3)职业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社会与职业道德,社会和环境意识强,有能力服务社会,表现出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责任感;能考虑制冷空调系统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4)发展能力目标:能通过不断学习进行自我提高,以适应制冷空调行业的不断发展。

(说明: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 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目标分解遵循可理解、可衡量、可达成、可统摄、全覆盖的原则;语言描述尽量为动词引领,如具有、具备、掌握、拥有、能够、了解等等)

二、贯彻落实培养目标的途径 

1.面向学生的公开渠道、措施

(1) 新生入学教育重点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 学院网站(http:/)在显著位置贴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面向教师的公开渠道、措施

(1) 所有教师参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2)通过专业教研室活动和业务学习,不定期学习讨论培养目标;

(3)每位教师熟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并体现在制订的课程大纲和课堂教学中。

3.面向社会的公开渠道、措施

(1)邀请校企专家座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参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

(2)每年进行招生宣传,向社会发放我校招生简章,简章内容包括有专业培养目标;

(3)在毕业生回母校联谊活动、校友会和校企交流活动以及专家讲学等多个环节向社会人士宣传和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4) 每年向社会发放我校就业宣传册,宣传册内容包括有专业培养目标。

三、学制、学时与学分 

工科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弹性修业年限为三至八年。毕业最低修读学分达到专业学分要求,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在学校规定的弹性修业年限内,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实践环节学分,而且满足下列条件:思想品德考核鉴定合格;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且达到

规定标准;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修读总学分为 170。各类课程学分统计表见附表 1 

表1  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各类课程学分统计表

专业认证标准课程类别

标准要求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小计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至少15%

25.5

 

15%

 

15%

工程及专业相关

工程基础类

至少30%

19.5

 

11.5%

 

11.5%

专业基础类

17.5

 

10.3%

 

10.3%

专业类

9.5

16

5.6%

9.4%

15%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

至少20%

35

 

20.6%

 

20.6%

人文社会科学类

至少15%

37

10

21.7%

5.9%

27.6%

小计

 

144

26

84.7%

15.3%

100%

总计

 

170

100%

 

四、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二)核心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96学时)、大学英语(224学时)、高等数学(192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64学时)、工程热力学(64学时)、工程流体力学(64学时)、传热学(64学时)、机械设计基础(64学时)、工程图学(64学时)、电工电子与控制技术(64学时)、制冷原理与装置(64学时)、空气调节(64学时)。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程训练、创新实践I、创新实践II、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冷库课程设计、热交换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见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

五、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

1.2017 级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力: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知识,能用于解决制冷空调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

支撑课程

1.1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理论。

高等数学II-1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值计算方法

高等数学II-2

1.2掌握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理论。

大学物理

工程化学基础

机械工程材料

大学化学

C语言程序设计

1.3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语言对工程问题进行合理描述。

电工电子与控制技术

工程图学

计算机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

1.4掌握扎实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

工程图学

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电工电子与控制技术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制冷空调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

支撑课程

2.1掌握相关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具备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提炼、定义和表达的能力。

空气调节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设计基础

制冷空调实用技术

制冷原理与装置

制冷压缩机

2.2掌握相关专业方向的技术方法, 具备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实证研究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电工电子与控制技术

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

泵与风机

计算流体力学

2.3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毕业设计

计算机基础

新能源概论

储能原理与技术

大学英语

2.4了解制冷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制冷空调实用技术

专业英语

制冷压缩机

新能源概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制冷空调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制冷空调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

支撑课程

3.1能够应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文献资料的研究结果,根据要求对制冷空调系统的开展系统设计、部件选型,具有进行制冷空调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或新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

空气调节

热工测试技术

机械设计基础

制冷原理与装置

泵与风机

3.2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影响,能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毕业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制冷空调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

支撑课程

4.1掌握基本的实验观察和测量方法、误差理论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空气调节

热工测试技术

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

4.2掌握相关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具有设计和实施制冷空调领域实验的能力。

空气调节

制冷原理与装置

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

4.3能够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

空气调节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制冷原理与装置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制冷空调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设计、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

支撑课程

5.1掌握工程活动中获取相关技术信息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

工程图学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泵与风机

5.2掌握本专业技术资料的主要来源及获取途径,掌握网络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对所获取的技术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创新训练I

毕业设计

创新训练II

冷库设计

5.3掌握制冷空调相关技术工具,并理解其在复杂制冷工程问题预测与模拟中的局限性。

计算机三维建模

ANSYS在热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传热与流动数值分析

计算流体力学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力:能够基于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

支撑课程

6.1能够认识到工程实施中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问题。

毕业设计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设计基础

制冷空调实用技术

工程项目管理

大学生创业教育

6.2能够根据相关标准考虑工程实施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

生产实习

冷库课程设计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制冷空调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

支撑课程

7.1了解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和法津、法规。

新能源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工程项目管理

空气调节

冷库课程设计

7.2能正确认识制冷空调工程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工程化学基础

制冷原理与装置

制冷空调实用技术

制冷压缩机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在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

支撑课程

8.1理解世界观、人生观的基本意义及其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8.2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理解个人在历史以及社会、自然环境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体育I-IV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军事理论与训练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1-4

8.3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工程项目管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冷库课程设计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

支撑课程

9.1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机械工程材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9.2能够理解一个多学科团队中每个角色对于整个团队目标的意义,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军事理论与训练

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新训练I

创新训练II

冷库课程设计

9.3能与团队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并作出合理反应。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1-4

创新训练I

创新训练II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力:能够就制冷空调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

支撑课程

10.1能够通过口头及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有效沟通。

大学英语1-4

大学英语视听说1-4

创新训练I

创新训练II

10.2能够理解和撰写效果良好的技术报告和设计文件,进行有效的陈述发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创新训练I

创新训练II

图形创新应用

10.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文专业资料阅读和写作能力;了解不同的文化,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

专业英语

大学英语1-4

大学英语视听说1-4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

支撑课程

11.1具备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基本经济、管理知识。

热工测试技术

工程项目管理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生产实习

11.2能够对自己的设计合理性进行分析。

热工测试技术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训练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

支撑课程

12.1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及技术的发展与自我发展的关系,理解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创业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形势与政策

12.2能够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地发展自身的能力。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创业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形势与政策

六、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历史和现状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新工科理念引领下,主动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落脚点,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不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动态适应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为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面向山东省,特别是德州市及周边地区对能源类人才的需求,坚持立德树人,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

本专业设立于2006年9月,为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A类专业,也是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本专业于2012年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和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计划项目。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获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队伍18人,其中硕士3人,博士15人。本专业教师主持的《“新工科”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8年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近5年内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12项。

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显著。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性应用型的高质量人才。近3年,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获省级以上科创奖励279项,发表论文67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4项,平均就业率97.34%,研究生录取率31.2%。

对接地方新经济新技术、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山东省“卓工计划”试点专业,制定并实施了“3+1”人才培养方案。在深入调研新能源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基础上,探究工程技术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切度,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为指导,以行业专业标准为依据,制定了具有“太阳能利用”特色的本科质量标准,构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培养采用“3+1”模式,“双导师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成长发展加强指导,使学生职业素养与行业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立足“实基础、强实践、求创新、宽视野、高素养、重责任”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培养“工匠精神”为核心,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四大模块,完善“核心学科专业必修课程+跨学科、跨专业交叉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按照学校“学分制”要求,选修学分不低于30%,专业实践学分比例不低于30%,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专业建设对接产业发展,建立了稳定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构建了协同育人新机制。以“理事会”为平台,积极推进与行业企业合作发展,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提升应用创新能力为重点,与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立了山东奥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35个稳定的实践教育基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联系,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相对接,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集学生实习实训、创新创业训练、科学研究以及工程运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实践平台。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2021年3月


 

版权所有: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China)有限公司网站:www.qingyou99.com 区号:0534

地址: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邮编:253023 师生诉求邮箱:nyyjxxysq@126.com




 

Baidu
sogou